bte365真正的app正版下载(官方)下载安装安卓/苹果通用v11.7.2安卓版

s

bte365真正的app正版下载中新网4月8日电(中新财经葛成)如果说我想用不到三十万的价格,买台百万级别的全新“奔驰”旗舰SUV,你一定怀疑,我是不是“发烧”了。魔幻的是,在汽车行业“价格战”的大背景下,这件事或许正成为现实……北京某4S店内的展车中新财经葛成摄“三折”车火了,一天一个价近日,“2021款BJ90直降71万元”的话题引发关注。据北汽官网介绍,“BJ90源自德系S级全尺寸SUV平台,原装零部件通用率超90%。”作为“公开秘密”,业内都知道BJ90的发动机外观、参数以及内饰布局与旧款奔驰GLS几乎完全一致。也就是说,一辆原价99.8万元起的“奔驰”旗舰SUV,正在以不到30万的“骨折”价格出售。近日,中新财经前往北京越野4S店了解相关情况。据店内销售顾问齐女士介绍,网传“直降71万”的BJ90是2021款库存车,店内并无现车。“目前店内只有2023款的新车,优惠完的价格在35万左右,且这款车的原价还不到50万元,并没有网传‘直降71万元’那么夸张。”对于执着想了解2021款BJ90的消费者,齐女士建议去问问天津港的卖家有没有现车。几经辗转,中新财经联系到了一位天津港的平行进口车商。这位车商发布的照片显示,数台车身覆盖贴膜的BJ90整齐码放在停车场内。他介绍称,由于BJ90特殊的“进口”身份,大量新车到港后的“第一站”位于天津港。此前,2021款BJ90价格也在33万元左右,最近陆续降到了28万元左右。这位车商还表示,“这几天BJ90特别火,几乎是一天一个价,昨天还是28.5万,今天就涨到了29.5万了。如果愿意等,现在从厂家排单,从大库往外拉,可能还有价格28万多的新车。”“虽然车商手里有旧款现车,但这些车既不能享受厂商提供的分期免息、置换补贴等,也没有三年十万公里的质保,坏了只能自己掏钱修。”齐女士提醒道。资料图:汽车零部件。林波摄“馅饼”还是“陷阱”?面对不到30万的“奔驰”旗舰SUV,部分汽车博主最先坐不住了,纷纷表示要去“捡漏”。但了解具体开销后,有人直呼这是“陷阱”,打消了念头。一位汽车博主告诉中新财经,不到30万元的BJ90确实很“香”,但由于这个车零部件来自奔驰,需要进口渠道,维修保养的价格会特别高。“普通车的雨刷也就几十块钱,BJ90可能要上千元;普通车换次机油一大桶用不完,BJ90可能需要两大桶,甚至更多。”这位博主还表示,BJ90是台全尺寸SUV,有超过2.5吨整备质量。这台车或将化身为“油老虎”,堵起车来,百公里油耗15升平平常常。贸然下手,或许会出现“买得起用不起”的问题。除了配件贵、油耗高的问题外,像BJ90这样月销量经常维持在两位数的“小众车”还面临着二手车“难以出手”的问题。一位二手车商告诉中新财经,“小众车看的人少,买的人更少,一般我们都不会收。即便要收的话,价格也会压得特别低。生怕没人买,砸在自己手里。”谁在为“面子”买单?几乎在BJ90优惠71万元的同时,“原版车型”奔驰GLS也迎来了改款。改款后,奔驰GLS起售价仍在百万以上。显然,“换壳版”车型与“原版”的差价已接近百万。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业内人士告诉中新财经,前后差别不大的一款车,换个标后车价能翻几番的情况,在汽车行业并不常见。在他看来,目前,BJ90与当年大众辉腾所遇到的情况有相似之处。BJ90与辉腾都采用了高端平台打造,二者都是各自品牌的旗舰车型,共同的特性则是“低调而奢华”。但从销量上数据看,这两款车并没有受到市场的欢迎。据他分析,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汽车与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在社会属性上存在本质区别。汽车品牌背后所代表的符号,很大程度上能够左右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换而言之,即便BJ90与奔驰GLS在车辆本身方面区别有限,但从“面子”角度看,奔驰GLS仍远胜BJ90,因此,二者对应消费人群的需求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蔚来ET7、ET5和理想ONE出现在30万以上车型的销量榜单中。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燃油车时代多花几十万“换个车标”的消费选择正在悄然发生转变。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已经有三款“造车新势力”的新能源车型,出现在30万以上车型的销量排行榜单中。当下,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豪华属性正迅速被消费者所认同。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正打破桎梏,向高端之路进发。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在内的多家中国品牌都先后借助自身资源,推出旗下豪华品牌。将来,或许还会有更多消费者在中国品牌上为“面子”买单。(完)这款戴尔Latitude7330是我闲鱼上没有讲价,2900多元淘来的,在上一篇二手笔记本避坑文中谈到一些它的初步状况,我看到评论有朋友对这个型号比较有兴趣,比如翻转屏幕到底有没有实用价值,所以这里我再详细谈谈我的一个月使用体验。戴尔Latitude系列简介Latitude是戴尔的商务系列,分为3000、5000、7000和9000系列,里面我认为比较有价值的是7000和9000系列,再低的话特色功能就都没有,也没有雷电4口。9000、7000系列功能几乎一致,差别在于9000系列外壳工艺好一些,部分规格略微好一些,比如内存,但整体差异并不大。戴尔Latitude7330二合一大概看了一下,戴尔Latitude京东自营款式极少,主要是官网和经销商的店,所以它不太面向普通消费者,更适合公司采购,价格比较迷糊,有的店七八千元,有的标15000元,还有标20000多元的。除了不同渠道的价格有差异外,就是还有五花八门的选配规格,这东西很难说有一个标准定价,某种角度看Latitude的确很适合公司采购。在形式上,Latitude通常分为常规本与二合一翻转版。普通版算是超轻本(并不薄),比如13寸的Latitude7340的超轻版(镁合金外壳)是0.98Kg重量,普通铝合金外壳的是1.15Kg。而二合一重量增加不少,达到1.299Kg。翻转轴我入手的这款Latitude7330还要更重一些,二合一版达到了1.39Kg。我最初挑选本的时候,都是奔着超轻薄本去的,结果看到二合一特别想要,所以牺牲重量这要求。当然更好的选择是Latitude9330或者Latitude7440,重量可以轻不少,1.29Kg,就是贵上不少。最后说说Latitude系列的型号命名规则,以Latitude7340为例,第一个数字7是系列名,7000系列;第二个数字代表屏幕尺寸,3就是13寸,4就是14寸,以此类推,最大有16寸版本;第三个数字4代表代数,4是2023款13代酷睿,3代表2022款12代酷睿,2是2021款11代酷睿,以此类推,所以看型号数字就可以大概知道机器的规格配置。另外看新闻现在已经有ULtra5和Ultra7处理器的2024款Latitude,但似乎还没有在国内开卖。使用体验戴尔Latitude7330戴尔Latitude7330对比戴尔XPS系列,戴尔Latitude并不追求视觉上的轻薄,更注重实用性,比如会给USBA口,会给标准HDMI口,会有TF卡槽、4G上网卡槽选配。我老板用的是13寸的XPS,视觉上看着真薄,薄的连USBA口都放不下,只是两侧一边一个C口,还要用扩展坞。第一次见我以为XPS13很轻,但拿在手上也死沉死沉的,肯定比我14寸的LGGram重,所以XPS肯定也比不足1Kg的Latitude7340或9330的超轻版重。顶部有一条塑料材质拼接不过,我这个二合一版重量并不轻,但我出门背包只装一个本,感觉负担不大,还可以接受,至少比那些所谓的1.8Kg的全能本强。至于外观,Latitude7330太过普通,看上去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低端本,只有拿在手里摸到做工细节,还有屏幕翻转过来,才能感觉出来档次。A面顶部拼接就像丝袜脚固一样令人厌恶Latitude让我看着最奇怪的是,A面不是一体的,顶部加了一个塑料条拼接,给我的感觉就像丝袜的前段加了脚固一样让人厌恶,大家看看是不是和丝袜脚固有些像?一般接塑料拼接的部分是放WiFi天线什么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戴尔要这样设计,一般的本子天线都不会放在屏幕最顶端吧?拉丝处理铝合金外壳视觉上并不薄金属外壳很厚实D面是塑料的Latitude7330的做工真的不错,外壳金属摸起来就感觉厚实,用力扭不会像低价本那样外壳颤颤巍巍的,不会变形,屏幕顶盖的感觉也厚实,应该比一般本有更好的强挤压能力。但是,它的D面底壳应该不是金属的,塑料的。接口设计雷电4与出风口接口方面Latitude7330还算合格,两侧各一个雷电4口,两个口都可以用来充电。另外还给了个USBA口和标准HDMI,不需要扩展坞也能满足大多数需求。另外这个本居然还有SIM卡槽,对于经常出去的人,有4G、5G上网要方便很多。SC智能卡卡槽比较奇葩的是,我这个Latitude7330居然还选配里SC卡槽,这个卡我不太了解,据搜索是是用于安全认证,卡片应该是银行卡大小,某些加密应用只有插卡才能解锁加密?不太懂,有了解的朋友可以说说。摄像头与传感器顶部的摄像头是亮点,可以看到它是双摄像头,旁边还有个其他传感器,用途是人体感应,比如走开锁屏,回来自动解锁。还有摄像头还可以检测目光,实现一些节能和安全功能。拆机2280规格硬盘拆开后盖,里面做工看起来还不错,比LGGram规整的多,比较惊喜的是它的硬盘是2280规格的,不是坑爹2230,更容易买到更换。而且SSD上面有纯铜的散热片,稳定性也比较好。WWAN网卡插槽另外,我的这个本虽然有SIM卡槽,但是拆开发现内部的WWAN网卡是空的,要想4G或5G上网需要单独买一个网卡装上去,搜了一下不贵,几十元就可以加上4G上网功能。标准版电池Latitude的电池规格是可以选装的,有不同容量版本,我这个是58Wh标准版,不算一个很大的容量。我买的二手,娱乐大师检测电池健康度93%,实测连续播放网页B站视频续航有6个多小时。如果是全新本,估计能有7个多小时,但是达不到8小时的EVO标准,所以Latitude上的贴纸不会是EVO,我这个EVO贴纸是我自己买的自己贴上去的。散热设计散热上,戴尔Latitude7330只是一个小小的单风扇,定位算是轻薄本,用的也是15W的超低电压处理器,功率调教估计也比较保守。这个本除去充电时候使用,发热很低,噪音也很低。只有插电用才会有一定温度,但也不算很热。配置一览我这台Latitude7330算是高配版,具体配置是IntelI71265U+16GDDR43200内存+1T硬盘,为了和9000系列区分规格,7330只给了DDR43200规格内存。不过2023款7340,内存规格就和9000系列一样是DDR5(标称是5200,但是看网上晒图实际规格都是6400)。Latitude7330配置上还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屏幕,2022年的时候还给一个1920*1080分辨率,屏幕也是一个亮度等规格看起来并不高的LCD屏幕。从商务使用角度,我能理解低分辨率,更省电,精细度也足够。但是16:9比例我不能理解,你不是游戏本,为什么这个比例?9000系列和新的7340都是16:10比例,只有这个7330还是16:9。娱乐大师跑分性能跑分就测了,这个配置没啥测的,也不玩游戏,办公用品也不那么次配置。但不得不吐槽,I71265U是个10核12线程的怪胎,只有2个大核太拉里,打游戏不一定比得过4个大核的11代酷睿好,不过软件跑分12带的确比11代更高。集显还可以,是96EU的Xe显卡,不太复杂的视频剪辑是足够用的。娱乐大师跑分的话,受限于DDR43200内存,跑分大概是73W分,如果内存能换成LPDDR56400,跑分估计能涨到80多万分。键盘有淡淡浅白色背光我对于性能要求不算很高,主要是打字,偶尔剪辑短视频,还有就是公司自己的AI工具。其实公司的AI工具我最开始不抱希望,因为我们对外写的建议配置是12代I7+3060独显以上。但是我测试里一下合成数字人,生成的时候如果不进行其他操作,这个电脑居然可以生成出来流畅的视频,这点让我喜出望外。但是如果生成过程中进行其他操作,那么最后输出的视频,就会有画面变形卡了,性能还是不够,不过出门时候也能应急,毕竟我不想带2.4Kg的游戏本除去。帐篷模式关于翻转触屏,我这1个月的是用体验是,触摸屏很有用,我很不习惯使用触摸板,触屏比触摸板好,点击操作更快捷。如果忘记带鼠标,触控屏可以完成大多数鼠标操作。平板模式带重力旋转但你要是当平板用,不太行,主要的锅是WIn11,触控操作太拉里,本身不适合做平板系统;第二是1.4Kg太沉,当平板拿着累。非常省空间但是,我觉得翻转过来有个场景很实用,我单位用台式机和27寸显示器,但是当机器进行视频输出、录屏、直播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就没办法再干其他事。因为工位太小,没有空间再放一个常规形态的笔记本,但7330翻转过来只剩下屏幕,就很省空间,放在显示器下面就可以,我的键盘、鼠标都为三模的,直接切换模式就能操作笔记本,可以在笔记本上做其他事情。戴尔Latitude7330的一个特色是安全功能会视频会议功能,不过这些对于我来说几乎用不上,比如VPro估计多数人都用不到,还有就是防偷窥技术,当有人走过来看你的屏幕时,传感器会自动感应并打上马赛克,让别人看不清内容。但我用本大部分时间是一个人,在单位用的话,我的工位是天选工位,老板就坐我旁边,如果开了这个功能老板一看我屏幕就打码防偷窥,我没摸鱼也会被老板误认为摸鱼......比较实用的还是目光检测,目光不在屏幕时可以自动降低亮度,再看向屏幕亮度恢复,达到一定的省电用户。摄像头可物理关闭还有个功能就是双网同时连接,可以同时连接两个不同的网络同时实用,对经常视频会议或者直播的人来说比较有用,一个网络不稳就另外一个网马上顶上,减少网络不好卡顿的情况。视频会议的功能我也用不上,比如什么规格好点的摄像头、红外摄像头、麦克风降噪等等,我都用不上,我做内容的不需要经常和客户开会。键程较长适宜打字体验简单就到这里,戴尔Latitude7330二合一这个本并不是突出性能和外观的本,更为务实追求实用,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实际定位比较高端,虽然是一个型号但是却可以提供很多选配。二合一版的触控翻转屏有一定的使用场景,对于我来说是有用的。然后安全和会议功能是和普通本不同的优势,满足会与与私密需求。这些功能虽然我不能全用上,但可以不用,不能没有这个感觉还是好的。

开篇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两个很常见的单词:耳机:是德国科学家尤根·拜尔在整整100年前发明的“小玩意”,它的出现让每个人都拥有了自由选择听什么的权力,可以说是改变了人类生活习惯的伟大发明。漫步者:这家1996年在北京成立的公司,从一开始的电脑多媒体音箱入手,20多年来锐意进取,逐渐发展为世界知名的音响巨无霸企业,可以说是中国人的骄傲之一。要知道在那个家用电脑刚刚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的时代,谁家电脑桌上要是没有一对漫步者的音箱,都会觉得这台电脑不完整。言归正传,各位亲爱的朋友,今年是2024年,也是一个气传导TWS耳机大爆发的时代,各个厂家纷纷推出自己的气传导耳机产品,整个市场可以说是热闹非凡。那么这种气传导的TWS耳机为啥突然火了呢?我个人觉得主要还是基于以下几点,首先是佩戴舒适,相比入耳式耳机,气传导耳机并不进入耳道,因此具有更加舒适的佩戴感受,还不会引发中耳炎等病症。其次,气传导耳机不会阻塞用户对环境的感知,因此在户外运动的时候,佩戴气传导耳机更加安全,即便是在办公室内,气传导耳机也不会阻止你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可以完全避免听着音乐被领导拍肩膀的场景发生。作为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我平时最喜欢骑行这种运动,之前购买过骨传导耳机和头盔式蓝牙音箱来解决骑行时听音乐的需求。当然,这两种方案都不甚完美,骨传导耳机音质粗放,只能说是听个响,蓝牙音箱头盔则充满了中二风,音量开大了颇为扰民,平时都不怎么好意思戴着出去。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一直很在意气传导TWS耳机的发展,最近车队里的朋友入手了音响大佬漫步者出品的EDIFIERComfoFitII,我试听了一下效果挺不错,关键是价格非常美好。当即没忍住也跟着买了一个(为了小小的虚荣心,我买的是更高一级的ComfoSolo)。从包装来看,这两台耳机几乎是一模一样,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为了满足一下好奇心,这次特意给这两个耳机做一个简单的对比测评,解惑的同时顺便打击..不,是鞭策一下队友,让他知道什么是一分钱一分货。这两台耳机不仅外包装非常相似,打开之后它俩的充电盒也很像,左边的这台是朋友的FitII,右边黑色的则是我的Solo,同样圆润的外表搭配中心醒目的漫步者LOGO,给人感觉不错,有一种西装绅士的沉稳感。从外包装盒上就能明显的看到Solo的第一个优势,它支持经典的LDAC高清音频编码,还具备Hi-ResWireless金标认证,在音质水平上很明显要高于FixII一些。两台耳机都采用了上掀盖的设计,猛一看很像。细看之下才能发觉Solo的上盖材质与FixII不同,嵌入的高光PC塑料给人更加高级的感觉,漫步者作为老牌厂商,在设计制造和组装方面果然没有让人失望。换个角度看看,FixII很明显的要比Solo薄一些,看来这个小弟弟在功能上的精简也不全是坏处,在便携性上它还是要更胜一筹的。打开Solo的上盖,可以看到耳机呈左右叠加的状态放置在耳机盒内,这个设计能够在保证耳机本体尺寸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小耳机盒的体积,从而在外形上接近普通入耳式耳机,挺巧妙的。FixII也采用了同样的耳机盒设计,果然是师出同门呀。奶白色的耳机盒和白金色的耳机配色显得非常的可爱,这哥们果然还是怀着一颗少女心。打开盒盖后,在状态灯的配置上,Solo可以说是非常用心,采用了多彩LED设计的灯条能够通过APP设置不同的颜色,甚至还能设置为流水灯效,看起来非常酷炫。而FixII的状态灯则简约的多,非常适合不喜欢光污染的朋友。两个耳机一起亮个像,可以看到Solo在耳机本体上也延续了亮面设计,看起来科技感十足,而FixII则依旧一副乖巧可爱的形象,让人看起来就有亲近感。作为耳机,它们的音质当然是重中之重,尤其是采用非入耳设计的耳机,如何将声波尽可能准确的送入耳道,是非常考验厂家的一个要点。漫步者作为老牌的音响企业,这方面还是值得大大的表扬一下的,它的这两款耳机都采用了特别设计的空气声腔架构,再加上漫步者自研的专利防漏音结构,能减少声波空气传导带来的失真和漏音,在有限的体积里提供无限的音质突破。两款耳机虽然在外部造型方面很类似,但在内部单元的选用上,却采用了不同的技术路线,Solo追求HIFI级别的音源回放效果,因此它采用的是大尺寸的宽频强磁复合单元,瞬态响应好,解析力强悍。FixII在音质方面更加偏重年轻时尚,因此它的跑道型单元选用了低频效果更加的PU+纤维纸振膜,爆棚力十足,尤其适合日常出街和欣赏流行音乐。在MIC的设计上两者很类似,它们都采用了双MICENC通话降噪的技术配合BeamForming算法,能够在嘈杂环境里能获取更加清晰的语音。细节方面能够看到,相对于FixII的MIC间距,SOLO的两个MIC间隔更远,因此它的降噪效果理论上也会更加优秀一些。两款耳机都支持最新的蓝牙5.3协议,功耗低、信号强、传输率还高。我测试的这两款漫步者耳机与它家出品的其他音响设备公用一个APP,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而且能节约用户的手机空间。APP支持从airpods就开始的开盖即连功能,只需要打开耳机的电池盒盖就会发出可视化的连接申请,用户只需要点击连接就能轻松的接入耳机了。在蓝牙连接的部分能够看到Solo的第三个亮点,那就是它具备同时连接2台设备的能力,这下笔记本和手机就能同时接入了,这是个非常适合在办公场所使用的功能,既不干扰同事的工作,也能更好的保护隐私。从截图可以看到,耳机接入后,在APP首页能够针对不同的耳机显示不同的产品图片和电量状态,Solo甚至还会多显示一个Hi-Res的小金标。这里唯一让我感到有点遗憾的是,它不能准确的显示耳机颜色。气传导耳机由于采用了开放设计,因此它在低音方面是有着天生的劣势的。漫步者的工程师们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特意研发了一套专利的动态低频增强算法,能够实时的强化低音表现。FitII和Solo都搭载了这套算法,因此在低音听感上表现相当好,几乎已经达到了入耳式耳机的水准。从主观听感来说,我认为漫步者这套低频增强算法的特点是劲而不散,以加州旅馆为例,开启低音增强功能后,乐曲开场的那段手鼓弹性极佳,雄厚的低音直冲耳膜,没有半点拖泥带水的感觉。在场景模式方面漫步者提供的选项并不很多,只有音乐、游戏、空间音频三种,但从我的实际使用来看,它们已经足够满足日常需求了。平时出街用的最多的就是音乐模式,这个状态下耳机工作在高保真的还原模式,音质最佳。游戏模式下耳机提供低至0.08s的延迟,这个水平已经远远低于人脑的反应能力,各种效果音毫无延迟感。在这里要特别推荐的是Solo独家研发的空间音频模式,它是通过位于两个耳机内的陀螺仪追踪用户头部运动,让你能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音源在方向和距离上的变化。当开启这个功能之后,通过摆动头部你就能明显感觉到音源位置被固定在一个方向,现场感极强。同时在APP里,也可以看到头部的实时位置变化。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功能完全由耳机计算得出,无需像AC3协议那样需要特定的音源支持,任何普通的立体声MP3音频在开启这个功能后,都能立马产生很强烈的空间效果。Solo在APP里还针对高清音频设置了一个独立的控制页面,用户能够自行决定是否启用LDAC和采样率。耳机表面采用食品级液态硅胶材质,触感轻柔,佩戴起来的感觉也相当好。漫步者在耳挂中部弯曲部位内置了镍钛合金丝,用户可以调节它的弯曲角度,找到自己戴着最舒服的角度。换个角度来欣赏一下,可以看到耳机的听筒部分与耳道的贴合度相当高,这个角度能将漏音降到很低的水平,对于提高音质的帮助很大。这次对漫步者这两款耳机的简单测评就先写到这里,总体来说这两部耳机还是能够体现出漫步者深厚的设计能力的。在音响届也一直有一个三分设计七分调节的定律,即便是完全相同的硬件结构,由于后期调音水平不同,在音质上也能出现天差地别般的差距。这对耳机的音质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Solo和FixII虽然有着不同的产品定位,但无论高中频还是低频,它们都有着相当出色的表现,尤其是人声段的听感令人惊艳,这对耳机用来听流行简直不要太爽。bte365真正的app正版下载

作者最新文章

作者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 星空app官网|365下载app|365be体育app提现|足彩皇冠|365be体育app提现|365官方入口|星空体育官网登录入口|足球在哪里押球|欧洲杯下单平台|星空体育登录|欧洲杯官网入口平台|欧洲杯官网入口平台|欧洲杯开户平台|kaiyun开云平台|开云平台官方网站
返回顶部